歌劇《牛郎織女》介紹
歌劇 牛郎織女 外文名稱: Herd Boy and S
獨幕小歌劇(Operetta)《牛郎織女》,詹益川(Chan Yi Chuan)編劇,郭芝苑(Kuo Zhi Yuan)作曲,1974年9月21曰完稿,1981年7月20曰曾獲得臺北市金龍國際獅子會“中國兒童歌曲創(chuàng)作獎”,并出版鋼琴伴奏總譜,1982年底再度修改定稿,1985年5月26曰在臺北市社教館由國立師范大學及古亭國小音樂教育實驗班首次演出。1986年4月24曰,在法國夏朗通(Charenton)歌劇院演出,首創(chuàng)中國歌劇進軍歐洲完整演出的紀錄。此次演出,法國教育部巴黎地區(qū)學生福利組織會提供演出場地及宣傳費用,旅居歐洲華人學生所組織的“國際管弦樂團”擔任伴奏,郭聯(lián)昌任總策劃及指揮,李瑞媛導演,黃河簡任美術設計,簡愛麗擔任布景、服裝設計及制作。周圣琳飾牛郎,陳彥王飾織女,譚寬權飾老牛等。此舉證明了華人旅居國外進修學人的團結與奉獻,值得國內(nèi)外學人的贊仰。
劇中人物:
牛郎 Herd Boy 男高音或男中音
織女 Spinning Girl 女高音
老牛 Old Cow 男低音
仙女6位 Fairies 為女聲三部合唱
男女兒童15人 Children 童聲三部合唱
喜鵲(兒童裝扮)12人 童聲三部合唱
劇情介紹:
本劇題材為中國傳奇故事,作曲采用了傳統(tǒng)結構加強民族色彩,共分四場。
第一場:山上小屋。
春天的一個傍晚,在山下的原野上游玩的兒童們紛紛回家,牛郎悲傷地牽著老牛上場。牛郎被嫂子趕出家門,老牛親切安慰他,并引導他到山上的小屋居住。
第二場:結為夫妻。
夏天的一個下午,在山下的原野上,牛郎放老牛吃草,老牛教牛郎去河邊偷仙女的天衣,老牛勸仙女(織女)嫁給牛郎。最后織女聽老牛(金牛星)的話,與牛郎一起上山,結為夫妻。
第三場:織女回歸仙國。
6年后,初秋的原野上,牛郎的兒女和牛郎、織女及老牛一起游玩,織女懷念天上的父母親,穿著天衣飛升天空,老牛截下自己的兩只角,叫牛郎和孩子坐上牛角,隨織女上天。
第四場:七月七曰重相逢。
次年的七月七曰晚上,銀河上一群喜鵲搭起一座橋,牛郎帶著孩子和織女在橋上相會,眾喜鵲及仙女們等,為他們相逢團聚歌唱跳舞慶賀。
類別: 獨幕小歌劇
責任者
作曲: 郭芝苑
劇本作者: 詹益川
欄目關鍵詞: 其他劇目
輔助分類項: 歌劇